從資源負荷看現(xiàn)有帶肋鋼筋的升級換代技術
冷軋鋼、冷軋板、電解板,冷軋中寬帶,東莞冷軋鋼、惠州冷軋鋼,東莞、惠州冷軋中寬帶,東莞、惠州冷軋帶鋼,東莞、惠州冷軋板卷,東莞、惠州電解板,深圳冷軋中寬帶,廣州冷軋中寬帶,珠三角冷軋中寬帶。45#鋼,65Mn,東莞45#鋼,惠州45#鋼,東莞65Mn,惠州65Mn,廣州45#鋼,廣州65Mn,東莞45#剛加工生產第一品牌惠州南鋼,惠州45#鋼加工生產第一品牌惠州南鋼,東莞65Mn加工生產第一品牌惠州南鋼,惠州65Mn加工生產第一品牌惠州南鋼,深圳45#鋼,深圳65Mn,佛山45#鋼,佛山65Mn,重慶45#鋼,重慶65Mn,江浙45#鋼,江浙65Mn。冷軋中寬帶、中寬帶、東莞冷軋中寬帶、東莞中寬帶、惠州冷軋中寬帶、惠州中寬帶、東莞冷軋板、惠州冷軋板、東莞冷軋帶鋼、惠州冷軋帶鋼。一般認為,將335MPa級鋼筋升級至400MPa和500MPa級至少可分別減少約10%和19%的用量。如果以1億噸335MPa級鋼筋的初始總量計算,需要升級的鋼筋,即作為梁、柱和桿承載主筋的約有7000萬噸,則升級后每年將分別減量約700萬噸和1330萬噸,相當于1個~2個大型鋼鐵企業(yè)的產量,效果突出且能維持相當長的時間。這正是行業(yè)內外對鋼筋減量化十分重視的原因。
但是,通過對235MPa級帶肋鋼筋升級至335MPa、400MPa和500MPa級帶肋鋼筋的主流技術進行分析,可以看出,我國的錳(Mn)和MA(微合金)資源不足以支撐中國巨大的400MPa和500MPa級帶肋鋼筋產量,它們將成為鋼筋減量化的資源“瓶頸”。
●合金化技術
首先是在Q235級的成分(質量分數(shù)),即C(碳)0.2%、Si(硅)0.4%和Mn上限為0.6%的基礎上,將Mn的質量分數(shù)增加至1.2%~1.6%,成為335MPa級的20MnSi。此合金化方法可簡稱為Q235+Mn。它奠定了400MPa和500MPa級鋼筋的基礎成分,并伴隨著其他強韌化技術,成功地實現(xiàn)了鋼筋的進一步升級換代。
以Q235+Mn的合金化技術進行鋼筋的升級,能夠實現(xiàn)Fe的減量化,但是增加了Mn的用量。以7000萬噸的Q235鋼筋為基數(shù)計算,減量700萬噸可粗略認為減少了700萬噸鐵,但余下6300萬噸的20MnSi將使用63萬噸純錳(以ω(Mn)=1.0%計算),比原來的7000萬噸Q235使用42萬噸純錳(以ω(Mn)的上限0.6%計算)多21萬噸。如果生產更高級別的鋼筋,降鐵增錳的結果將更為明顯。
須要注意的是,增錳的副作用不能忽視。首先,我國的錳礦需要進口。2007年、2008和2009年,我國錳礦的進口數(shù)量分別為663.45萬噸、757.19萬噸和961.76萬噸,呈逐年遞增的趨勢,必須節(jié)約使用。其次,錳已經是一些國家的物資儲備元素之一,并且他們已開始著手進行鋼鐵產業(yè)中錳資源的流向和回收的研究。這些都說明了在帶肋鋼筋的升級換代中關注并盡量減少增錳量的必要性。
●微合金化技術
添加微量的Ti(鈦)、Nb(鈮)和V(釩),配以質量分數(shù)為1.0%~1.6%的Mn和相應的熱軋和軋后控冷工藝,可借組織細化、析出強化或相變強化實現(xiàn)鋼筋的升級換代。這是當前生產400MPa~500MPa級鋼筋所采用的技術,可簡稱為Q235+Mn+MA技術。它首先在中國解決了該級別鋼筋的有無問題。顯然,該技術存在著降鐵增錳、MA元素的問題。
隨著對上述級別鋼筋的需求量增加,首先考慮的應是MA技術的資源制約問題,即巨大的產量基數(shù)和MA元素用量之間的矛盾。試以ω(V)為0.07%和ω(Nb)為0.03%計算,那么6300萬噸的500MPa級鋼筋分別需要4.41萬噸純釩和1.89萬噸純鈮。這是資源條件所不允許的。
其次,MA元素的使用還會產生廢鋼污染問題,不利于鋼鐵材料的循環(huán)利用。
因此,盡管MA技術在管線鋼、船板等產品的生產中發(fā)揮了決定性的作用,成為必選的技術,也成功應用于年需求量僅百萬噸的其他國家的鋼筋生產中,但面對中國帶肋鋼筋巨大的產量基數(shù),將其作為必選的手段是不可持續(xù)的。
●余熱處理技術
余熱處理在帶肋鋼筋升級換代的初始階段曾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進一步的性能升級時可以減少微合金元素和錳的用量。但對于大規(guī)格、高級別鋼筋的生產而言,余熱處理似乎越發(fā)顯得不足,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規(guī)格或尺寸效應。大直徑鋼筋的強韌化效果一方面受淬透性的限制,另一方面受碳當量Ceq或保證焊接性的限制。這意味著不可能為了增加淬透性就進一步提高錳含量。
其次是沿徑向組織和性能的不均勻特點。對比軋后穿水和冷床空冷鋼筋強度沿徑向的分布,筆者認為不宜采用余熱處理的方法生產大規(guī)格、高級別鋼筋。余熱處理鋼筋表層的回火馬氏體硬度高,還會顯著降低對鋼筋進行機械加工的工具的使用壽命。
近期,有關于通過軋后穿水在鋼筋表層獲得貝氏體組織的報道,可減輕上述不利影響,但這也要提高錳含量。
●細晶粒鋼筋技術
通過形變與相變的耦合可獲得細小的鐵素體和珠光體組織,從而發(fā)揮巨大的強韌化效果。細晶粒鋼筋由此而來并被納入國家標準。
研發(fā)細晶粒鋼筋的初衷是非合金化和非微合金化,用碳素鋼通過前述機制實現(xiàn)Q235的升級。在實踐中,受裝備條件的限制,該技術未能充分發(fā)揮形變與相變耦合的作用。為獲得細化的組織,最終還是采用了Q235+Mn或Q235+Mn+MA技術。不過,細晶粒鋼筋技術機制與余熱處理的聯(lián)合應用對降低錳和MA元素的消耗仍然有所貢獻。
此外,細晶粒鋼筋的焊接連接一直是業(yè)內擔憂的問題。
●超快冷技術
采用超快冷技術生產500MPa級帶肋鋼筋主要采用的是Q235+Mn+MA成分。此技術的初衷是軋后將仍然保持形變組織的奧氏體超快速地冷卻至某一終冷溫度,以獲得所需細化的相變產物,達到強韌化的目的。它已成功應用于板帶材生產。
該技術應用于帶肋鋼筋生產仍然面臨著與余熱處理技術類似的問題,而且,冷速越大,精確控制終冷溫度就越難,更何況在生產條件下帶肋鋼筋溫度的精確測量比較困難。因此,必須在這方面有所突破,才能在超快冷技術的應用中避免為保證強度而對終冷溫度采取“寧低勿高”策略的不利影響。
從以上分析中不難看出,生產400MPa和500MPa級帶肋鋼筋,無論使用哪種強韌化技術,目前采用的都是基于Q235+Mn+MA的合金化與微合金化的成分設計。就資源而論,其減量化效果實質上僅僅是減少了鐵資源的用量,反而增加了錳和MA資源的用量。因此,宜在鋼筋升級換代中避免這種一統(tǒng)模式的成分設計,且依據不同地域對性能的差異性要求增添其他模式的合金化方法,使減量化效果更為突出。
Q235+Mn+MA的成分設計完全受碳當量Ceq的限制,碳當量Ceq的上限則取決于鋼筋焊接連接的要求。因此,如果對400MPa和500MPa級帶肋鋼筋繼續(xù)采用焊接連接,盡管在技術上可行,該連接方法還是不可取的。因為我國的錳和MA資源不足以支撐中國巨大的400MPa和500MPa級帶肋鋼筋產量。這正是后者對鋼筋減量化手段的制約。 (中國冶金報)
- 上一篇:替代:短期內高強鋼筋完全替代Ⅱ級螺紋鋼尚有阻力 2012/12/5
- 下一篇:多重利空壓制期鋼失守3500 2012/12/5